Monthly Archive for 9月, 2008

【感想】廣告詞:『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 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!?』

  這個廣告是在看海角七號時,在前面那段政令宣導時間時看到的。

  雖然沒有派什麼代言人,廣告從頭到尾口白也只有那句充滿怒氣與攻擊性的台詞,但…在拿著紙牌的人換些位置之後,又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一句話。

  讓人反省,並可引以為戒。
  同樣的字詞,排列出來的句子能傷人、也能排列為安慰人的句子,這是相當有意味的…。

  以下,附上在網路上所搜尋到的兩則同系列廣告。
 
孩子需要鼓勵_1

孩子需要鼓勵_2

體諒就是忍氣吞聲?

  說實在的,我不認為是如此。

  體諒是主動了解之後的合理選擇,忍氣吞聲是無論合不合理都一昧忍讓。
  而且就算忍氣吞聲不好,但有時也必需以整體的和協為重,忍個一、兩次,不過底線在自身自由之外。
  所以上面那句絕不是支持被侵犯的少女們應該要忍氣吞聲,因為性自主權是自身自由,被踩線當然應該反擊,但同時也要認清這一反擊下去勢必會造成雙方以上的傷害……

  只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,進而能夠理解而體諒,卻被認為這種行為是忍氣吞聲,並且認為這種行為是是傻瓜,不懂反擊。
  難道要一覺得吃虧就大呼小叫的才算是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,才是聰明,即使這種行為只會不斷造成大大小小的傷害!?就算是帶給別人麻煩也無所謂嗎!?

Continue reading ‘體諒就是忍氣吞聲?’

【可能的解】出家人為何喜歡稱人菩薩?

  因《海角七號》尼姑的出場,要和水蛙化緣時開口便尊稱他菩薩,所以就和友人開始了這個話題。
  他最近為了案子去了一次法鼓山(還是什麼佛光山?總而言之是佛教聖地,最近也走e化。),從進去到裡面到出來,一直都被稱為菩薩。

  通常出家人在稱呼他人時,用語稱呼都比普通人來得更常使用敬語。
  不是使用「施主」,就是使用「菩薩」,而說台語的似乎使用「菩薩」,大概是因為台語的「施主」容易讓人聯想到不雅的諧音吧?

  而另一個可能,就是之前讀蘇軾生平趣事的書當中所提到的一個理論。

Continue reading ‘【可能的解】出家人為何喜歡稱人菩薩?’

《海角七號》觀後感

  昨天去看了《海角七號》,結論…非常值得一看,劇情親切、搞笑,很有台灣風味。
  絕對不會有什麼看了之後覺得浪費錢的感覺~
  

  我也不想很矯情地說些「請多支持國片」這種場面話,想支持也要值得支持才有辦法支持下去,對吧?這部片不會讓人很勉強的去支持,而且相反的是非常樂於支持~:D
  劇情安排的台式笑點不少,能看到這樣一部包裝展現台灣味道的好作品搬上大螢幕,讓同樣身為台灣人的我感到十分高興。

  也期許現實中的“代表”,能真的像影片中的“代表”那樣為鄉為民著想、熱心努力助民。

  還有我從頭到尾都沒發現男主角是范逸臣,套一句網友的話…男主角比較像陳金峰……囧a
  影片中我只認出黃西田而已,連林曉蓓都沒認出來(掩面)。

  以上是我不透露劇情的範圍內,所可述說的極限了。
  (雖然我提到了那個“代表”,不過那應該不算是有透露吧?唔??)
  以下我要開始捏了…那麼,先來幾行隔開前段與後段的空白行。

  如果對國片十分反感的人,而根本沒打算去看,下面的劇透建議可以看一下?
Continue reading ‘《海角七號》觀後感’

【轉載】英國燈泡包裝紙上的警語

  來源已經難以查詢了,如果有苦主看到這篇文,可請向敝人認領…假如不怕承認的話?XD

  由於網路上轉文一大堆,亦不知道到底要聯結那篇好,故直接將該文詳細轉載如下,因為後續敝人有再自行依此文求解。
:3

  啊,請勿嘗試本危險動作,耐著性子看完敝人的求解吧~…

 

我不清楚台灣的燈泡是不是跟英國一樣。

在英國,燈泡的包裝紙上都有警告–Do not put that object into your mouth.
意思是不要把燈泡放進口中。
他奶奶的…那有人會放這東西進口中?英國人都有些白痴 ..

告訴你,世事無絕對!

Continue reading ‘【轉載】英國燈泡包裝紙上的警語’